缝合线的选择应以自身材质特性与手术缝合组织愈合需要为依据,确保缝线抗张强度能够帮助组织恢复到安全自行愈合为止。同时,缝合线的选择与外科医师的个人经验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外科医师必须熟悉不同组织器官的愈合速度及各种缝线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缝线。下述原则可作为选择缝合线的指南:
①选择缝合线时应注意各种患者的自身情况、所涉及组织的特性及可能发生的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均会影响术后伤口愈合的速度和过程 (如:老年人、糖尿病、肥胖症、呼吸器官疾病、营养不良、感染、衰弱等);
②缝线被缝合在能迅速愈合的组织内,应选用可吸收性缝线。这是由于其张力失去速度与组织恢复其力量的速度同步,且能被组织完全吸收,组织相容性好,一旦伤口愈合后,组织内便不会存在异物。特别提醒:在胃肠道、胆管、泌尿道内层、子宫肌层等部位,由于异物物在高浓度晶体中会造成沉淀或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因此更应使用可吸收性缝线;
③缝合线被缝合在愈合缓慢或缝线过早吸收可能发生危险后果的组织,如筋膜、软骨、韧带、肌腱、支气管、食道及需长期固定的移植物等,通常应选用非吸收性缝线或时效较长的可吸收性缝线。对于永远无法恢复到术前力量的组织,应选择能长期维持抗张强度的缝合线;
④对可能污染的或已感染的伤口,应选用单股纤维缝线或可吸收性缝线,而应避免使用多股纤维缝线,因为组织内存在异物可使污染转变为感染;
⑤对强调美容效果的伤口,缝合时应注意精确,术后须长期保持伤口闭合,尽量避免受到异物刺激,故应选用最细、组织反应最低的单股纤维缝线,如尼龙、聚丙烯线。同时,手术中应避免进行皮肤缝合,尽可能进行皮下缝合;
⑥缝合线规格的选择,应选用能够帮助组织恢复到安全自行愈合的最细、组织反应最低的缝线。